愛國之志,青年豈敢忘懷 隨州一中高二(4)班 張?zhí)煲?/font> 指導老師:陳 彬
錢學森,鄧小平,鄧稼先……還有數不清的投身于國家的人物,他們對愛國,總有著不同的行動詮釋。作為新時代青年,我們的責任便是為民族復興,國家富強盡一份力。 李大釗曾言:“以青春之我,創(chuàng)造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國家,青春之民族。”這就是說青年對小至家庭,大致民族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,作為新時代的青年,我們更要繼承前人的精神,讓青春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。 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薦軒轅。欣賞魯迅《自題小像》中的熱情,感受到的是那一代青年雄赳赳氣昂昂,主動承擔責任的胸襟氣魄,國家危難,青年豈敢忘懷責任,那些青年以一己之力助推了國家命運的齒輪,面對“五嶺迤騰細浪”,毫不懼怕,面對強國之艱。毫不妥協(xié),這就是他們的品格。 驅除韃虜,復興中華!口號嘹亮,士氣高昂,青年群體,是社會的柱梁。街頭游行,喊出青年的聲音,青年的責任。即是中華大地絢爛一筆,光彩奪目的是五四青年身上的愛國之志。 過去的拋頭顱、灑熱血、講奉獻,今天的搞建設、強國家、富民眾都要靠行動來實踐,因為愛國不是一句空話,不是一句口號,不是一紙空談。 時代發(fā)展,青年當年引領潮流。《中國青年》雜志開展了“強國一代,青年之問”的收集活動,列舉了當代青年最為關注的“強國之問”。通過青年們的回答,可以看到他們對國家大事的密切關注,看到他們對時代的思考。他們最關心的問題,恰恰是黨和國家最關心的問題,報國之情溢于言表,這說明當代青年與國家發(fā)展的步調是一致的。 強國之任,中國青年責無旁貸。“你怎么樣,中國便怎樣。”國家興旺,匹夫有責。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節(jié)訪問北京大學時這樣講。中國青年也許身滿泥濘,但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,也許微如塵埃,但也在努力前行。“少年強,則國強。”中國青年引領中國,向世界強國進發(fā)。 愛國,就要用自己的努力,使其強大、富足;同樣,愛國應體現(xiàn)在我們實現(xiàn)的努力行動之中,珍惜學習時間,用智慧武裝自己,用不懈的行動實踐。作為時代青年,我們有勇氣和毅力向時代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|